|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辖区导航 > 固安十景的来历与传说

固安十景的来历与传说

关键词:固安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固安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qqid5984827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71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来过固安的人或了解固安历史的人都知道固安有十景,北京有“燕京八景”,固安比北京还多两景。这十景决不是牵强附会,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确有其胜景在固安。这十景分别是:金台市骏、玉井飞龙、双湖印月、魁阁连虹、玉带环流、醴泉清冷、清浦晓霞、桑干古渡、壁水活泉、雀台晴眺。

这第一景金台市骏的黄金台地址在固安镇东坨、西坨两村北面,今中央警卫团训练基地西侧的永定河畔。战国时期燕国由于内乱和外辱,国力弱小,曾被齐国占领。燕昭王即位后发愤图强,为广招天下贤士人才,特修造黄金台。上置大量黄金以供招聘贤士及购买名马之用,还留下金台市骏的美名:燕昭王听说有一匹宝马,就差人去找寻购买,但等人找到时,该马已经死去。昭王得知消息后让人花重金把马骨买回来,供于黄金台,以示招贤纳士和买名马的诚意。后来各地贤士人才纷纷投奔燕国,其中就有一代名将乐毅。乐毅和郭隗、剧辛、邹衍等一批人才同心协力辅佐燕昭王,把燕国很快发展成实力强盛的国家。后来乐毅统兵攻打齐国,连下七十二座城池,差一点把齐国灭掉。金台市骏昭示着重视人才是强国之本的真理。

第二景玉井飞龙的来历:玉井飞龙的地址在城内东北隅。相传辽国萧太后亲统大军攻占固安,并在城内老君观建行宫,命人修建砖井一眼。井口及栏杆使用的是精雕汉白玉,井深三丈,井底有子井九眼,水质甘冽,因而此井被人们称为“玉井”。因为这里地下水丰富,在天凉或天冷季节的早晨,人们经常见到有水雾从井中冉冉升起。古时候人们认为江河湖海中都有龙,井中也有龙。人们把从井中冉冉升起的水雾想象成飞龙上天。直到二十五年前这一奇景才完全消失。

第三景双湖印月的来历:在元明时期固安县城东面依次并排着两个湖泊,称之为东湖、西湖。东湖在东湖庄、小东湖村一带,西湖在小西湖、后西湖、前西湖村附近。两湖相距很近,由于水位高低不同,站在两湖相临的岸边,可以同时看见两个湖中的月亮倒影,当年这种少有的自然景色这就是双湖印月的来由。

 第四景魁阁连虹的来历:固安城内北大街有座魁星阁,是明朝正德年间县里出了个杨状元,朝廷出资修建的。固安城内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有四个大坑,城外河流环绕,又有东、西二湖,水源充足。雨后斜阳,天空常常出现彩虹。当人们从远处见到魁星阁与彩虹相连时,往往会想到这是一种祥瑞景象。这种近乎仙境的祥瑞景象每年都出现多次,就成了固安的独特景观。除此以外,固安还有三个魁星阁,一个在南关村东口,一个在牛驼镇北头,建于明代,另一个在孔家庄村南口,也是建于明代。这两个地方雨后也偶尔出现魁阁连虹的景象。固安县在一个朝代里建了四个魁星阁,二百多年出了三十四个进士,可谓人杰地灵(明清时期固安出过五十七个进士)。 

 第五景玉带环流的来历:过去有一条玉带河从宛平境内向南流入固安,到固安县城环绕一周后向东流去。玉带河成为固安城的天然护城河,玉带河的美名给人以官佩玉带的联想,这也成了固安独有的一景。直到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命于成龙改浑河道,浑河由门村不再向东南经吉城公主府之间,再经南房上流入永清境内;而是由门村向东,经杨村、西玉向东流去。玉带河也改道在榆垡一带向东南流去,这样一来,玉带环流就消失了。

第六景醴泉清冷的来历:古时在固安县城西南二里之遥有一眼泉水,平地里泉水涌出一尺多高,水质清凉甘甜,饮用后可治愈一些疾病。所以这眼泉水被称为“醴泉”。又被人们称为“灵汤”。后来有人在这里建村名叫灵堂,以后改写为龙堂。即现在的大小龙堂村。由于当地物阜民丰,人们饮用泉水很少得病,故而醴泉清冷也成为固安特有一景。三十多年前就已探明,这里地下矿泉水资源丰富。

第七景清浦晓霞的来历:固安除了有东湖西湖,还有浑河、清河(白沟河)的河流水系。清澈的河面,河岸边树木繁盛、蒲苇丛生,当朝霞映红了东方的天际,水中倒影和天际浑然成为一体。这静中有动的天然风光是天地造化的景致。

第八景桑干古渡的来历:永定河原名浑河,也叫桑干河,固安是北京以南的重要门户,南北客商与物资往来繁多,历史悠久。桑干河边的古渡口是非常著名的。

第九景壁水活泉的来由:在城内四角各有一个巨大水坑,每个坑约有一百几十亩大。由于当年地下水十分丰富,坑岸边数不清的微小泉水津津流入坑塘内,再加上周边众多庙宇,宫墙影印,就形成壁水活泉的景观。

第十景雀台晴眺的来历:雀台在县城西南十四里,是战国时期赵国大将李牧于公元前243年攻打燕国,占领方城后,在方城北二里建的望台,即雀台。也有人说李牧在那里建的是点将台,而不是望台。后来有人在雀台东建福严寺,以后有人定居。到明代中叶雀台还有两丈余高,广数百步(到1956年前,虽然雀台规模小了,但还有两丈来高)。明清时期,在晴朗的天气下,人们在此登高望远,西北可见房山境内的西北山;往北是北京,固安境内有金台市骏古迹;东北是固安县城,城墙清晰可见,魁星阁矗立;近看浑河(尚未改道)波涛滚滚东南而去。周边是林茂粮丰的田园风光。往南二里便是方城古郡,偏东是八卦坟和督亢亭遗迹。这里往南、往西方圆五十多里就是著名的古督亢灌区旧址。古督亢灌区是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灌溉田地一百多万亩。这里也是辽宋交兵的古战场,有古战道,有迷魂阵,杨家将的传说很广。在这里登高远望,凭吊古人,看今朝发展,别有一番情趣,这就成为固安独有的一景。

 

 

古人对十景的赞诗

明末举人侯奉职在崇祯年间以十景为题所作的十首诗:

金台市骏

每从吊古想凌烟,极目高台欲辗然。

价重席珍夸郭隗,情深折节羡昭燕。

捷蹄不共风霜没,骏骨常虽草木芊。

几度挥毫题胜事,停杯夜坐烛花偏。

玉井飞龙

盈盈一窟起鼍更,水国遥分星日明。

砌层苔侵汉碧,雕栏倒影入波清。

纹成龙采摇光气,浪卷渊泉动锦城。

俟俟一声平地起,翻飞何处不恢宏。

双湖印月

停弘两贮碧澜清,湖底谁将皓魄擎。

双映银河蟾影阔,平分夜景玉波莹。

东西一色摇芳树,上下三轮漾锦英。

漫道广寒霄汉裹,临流酌得月华明。

魁阁连虹

巍巍一阁映瑶空,几度登临迥不同。

手挽云霞瞻望里,身依霄汉笑谈中。

窗开紫气祥烟渺,路接青虹瑞色丛。

闲说蟾宫多胜地,此回管取把源穷。

玉带环流

梧桐一叶报新秋,素派涓涓带晚流。

白练依回穿翠柳,晴波荡漾点沙鸥。

晚霞落照烟光集,晓日笼葱曙色收。

自是村郊饶秀丽,白云芳草共悠悠。

醴泉清冷

何年地脉涌孤城,冽冽寒光映碧清。

派接仙源松可煮,灵涵法术石堪烹。

濯来天上星河现,饮去人间痼疾轻。

每向醉馀乘兴过,偶沾一勺解狂醒。

清浦晓霞

曙色瞳瞳灿日华,河滨萦绕绛如纱。

樯帆朝涉垂红影,鸥鹭晨飞带紫霞。

每见游人催鼓角,时瞻光怪弄须牙。

临流一望欢无极,欲咏新诗愧笔花。

桑干古渡

野渡滩头陇畔荒,双双舟子共鸣榔。

苍燕洛漠连青草,衰柳凄迷带夕阳。

未睹田翁服耒耜,每闻渔父唱沧浪。

滔滔不尽东流急,今古同游一钓航。

壁水活泉

芹藻池边涣蚤春,开来灵窍接天垠。

一弘学海盈堪放,半壁文江散得新。

叹逝不妨徐问水,观澜须要蚤知津。

宫墙自此通云汉,育得鱼龙跳泗滨。

雀台晴眺

孤村雨霁厂高台,有客登临吊古来。

翠色茏葱依碧落,晴光掩映近蓬莱。

骚人百斗情何极,壮士千秋志未灰。

试问当年谁肯构,几回清梦思奇才。

 

明代崇祯年间固安县令秦士奇游览固安十景后,面对名胜古迹,也以十景为题写了十首诗。从中可以看到诗人针对当时国家衰败发出的感慨。

金台市骏

离离台畔草如烟,感慨当年思惘然。

白骨侠传犹郭隗,黄金价重意昭燕。

骅骝已逐边尘暗,苜蓿空随战血芊。

一望台高双泪眼,絷维空负主恩偏。

玉井飞龙

一隙藏天岁几更,飞龙长护隐空明。

天浆深琐寒泉冽,玉乳渊澄湛露清。

风送辘轳未改邑,云从雷雨结孤城。

碧阑璚甃传千载,勿幕功收帝赖宏。

双湖印月

夹镜连空碧宇清,湖光双琐广寒擎。

洞开地肺冰轮满,高映天心玉镜莹。

星斗垂光属蔓草,云霞倒影入浮萍。

长安万里风烟靖,直接银河一带明。

魁阁连虹

危构何年倚碧空,乾坤登眺几人同。

浮生轩冕孤飞外,平地波涛一笑中。

霄汉常悬红日近,家山远望白云丛。

茫茫俯仰情何恨,直北天高恨未穷。

玉带环流

连天一水漾初秋,如带孤城万里流。

新淄滢洄飞野马,晴光澹荡点沙鸥。

涛翻挂壁兼天涌,浪卷浮云映雪收。

散发乘槎何日去,心随水际共悠悠。

醴泉清冷

遥传神瀵自方城,何物甘同玉液清。

瑞比珠泉疑玉泻,灵藏地鼎自天烹。

九渊不贮千年饵,一歃何能万病轻。

安得此泉天下饮,清醒一世解狂醒。

清浦晓霞

波衔晓日动光华,荡漾浮金绛纱。

云破瞳瞳开海曙,气翻浩浩逗明霞。

蛟龙畏影潜风浪,鳌蟹乘涛灿爪牙。

从目渺然沧海外,恍疑流水泛桃花。

桑干古渡

秋泛洪流接大荒,西风野水听鸣榔。

粘天草色连芳渡,落日溪声带夕阳。

短棹浮云凭渺漠,虚丹漂雨付沧浪。

风波满眼乡关异,欲向渔郎问钓航。

壁水活泉

掩映宫墙类水春,停泓之处净无垠。

惊看泉眼三光现,信是源头一脉新。

有本资深若混混,无穷长浚自津津。

叮咛寄语观澜者,莫逐沿流问水滨。

雀台晴眺

西风落日暗荒台,有客行吟吊古来。

夜月孤村哀战伐,秋山遗迹感蒿莱。

悲思猛士迹如土,摇落逐臣恨未灰。

王气霸图俱莫问,登高作赋愧无才。

 

督亢图、督亢亭和督亢灌区的传说

(按:荆轲刺秦王所献督亢图中部分土地在固安境内,今宫村镇周边)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慷慨激昂而又悲壮的千古绝唱,使人联想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又联系到督亢图。

在战国后期,秦国强盛,不断攻打韩、赵、楚等国。先后灭掉韩国和赵国,矛头直指燕国。燕国太子丹为保全燕国,礼贤下士,请贤士荆轲出使秦国,目的是要荆轲说服秦王返回侵占各诸侯国的领土。如果不能说服,就伺机劫持秦王,逼迫秦王答应要求;如果不答应,就杀死秦王,以阻止秦国并吞天下的计划。荆轲经过深思熟虑后,答应了太子丹的要求,但是提出了条件:为了获得秦王的信任并能接近秦王,必须带两件重要的进见礼物,一个是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另一个是樊於期的人头。督亢地区在当时是天下最富饶的地区;樊於期是秦国的将军,得罪了秦王,为躲避秦王的追杀,他逃到燕国隐藏起来。燕国使者来献这两件礼物当然是秦王梦寐以求的。太子丹立刻答应了荆轲的第一个要求,命令工匠绘制督亢地区的详细地图。对于献樊於期的人头,他怎么也不能答应,樊於期逃到燕国投靠到太子丹门下,人家相信自己才来投靠,所以太子丹不忍心加害于他。荆轲见说服不了太子丹,就私下找到樊於期,说明要出使秦国的目的和能取得秦王信任的条件。樊於期深明大义,支持荆轲的做法,挥泪自刎。荆轲用匣子装好樊於期的人头。荆轲又让人打好一把锋利的匕首,用剧毒浸涂,再用督亢地图卷好。他带着这些礼物告别太子丹登程上路,太子丹带着众人一直送荆轲到易水河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首慷慨悲壮之歌就是在这告别时唱响的。

荆轲到了秦国的国都,秦王听说燕国派使者来献督亢地区和樊於期的人头,高兴地安排接待仪式。由于荆轲想劫持秦王签订不侵犯诸侯国的条约,不是直接行刺,结果劫持不成而又行刺失败。荆轲遇害,督亢地图也就随之被毁。

督亢地区究竟在哪里?传说就在我们固安和高碑店、涿州一带。关于督亢地区《后汉书郡国志》、《水经注》、《唐书地理志》、《一统志》等文献书籍都有记载,文献典籍的记载与传说大体一致。上述书籍记载的督亢地区实际要比现在的固安、涿州、高碑店三个县市的范围还大些,霸州的西北部、雄县北部、蓉城的北部、徐水的东部、定兴和涞水的东部都应属于这一地区。

督亢亭:亭是中国周代一级地方政权,比郡小。随着秦朝的建立,开始实行郡县制,到了汉代亭的建置逐步取消。亭的建筑也是地方行政区域的标志,督亢亭是督亢地区的标志。督亢地区古时属于方城辖管,督亢亭在方城东南二里。西汉初建立的方城县就是在原方城辖区的基础上划定的,方城县就是固安县的前身,地域比现在的固安县大一倍多。而涿州东南也有督亢亭,新城北一里出也曾有督亢亭。督亢亭的建筑规模很大,高三丈,周围七十步。巨大的督亢亭显示了这一地区的富饶和重要,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督亢灌区:在战国时期,督亢地区富甲天下,这主要得益于督亢灌区。督亢地区有河汊,有塘淀,自然的河汊塘淀与人工渠道相结合,成为旱可灌、涝可排的巨大灌溉系统工程。这里阡陌纵横,渠道成网,农桑发达。完全体现了《周礼沟洫制》的精神。督亢灌区是中国古代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与安徽芍陂(今寿县)的娄灌区、陕西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齐名。督亢灌区在历史上发挥了两千余年的作用,到明代末年才彻底废毁。

二、城郭略考

固安县城作为本县治所始于唐贞观元年(627)。县城原有城墙和完备的县治设施。据《辽史》载,辽宋时期固安县治即有城池可供守备。元宋时期,原有土城因岁久失修而颓汜,护城壕也已湮塞。明正德年间,刘六、刘七率领农民起义军轻而易举攻占固安全境,震撼了朝廷。正德十四年(1519),知县王宇在廷臣卢雍的督促下,征集本县及永清、霸州等地民夫3000余人,营造固安土城(以坯堆砌)。工程历时9个月,耗官银7万余两。城池呈长方形,南北长708步,东西距380步(每步五尺),周方计5269步。墙高(含“女儿墙”)23尺,下宽与高相同,上宽75寸。城四周居中各开一门,东门命名“宁远”,西门称之“丰乐”,南门曰“薰门”,北门为“拱极”。各门之上均营造层楼3楹。嘉靖六年(1527),知县李主持,沿外墙掘护城壕沟一道,沟深15尺,宽2丈余。二十九年(1550)知县苏继在任时,于土城外表砌砖一层,并扩护城沟3丈余。四十四年(1565)何永庆任知县时,增高城墙至29尺,墙下宽33尺,上宽9尺,砌垛口1211个。崇祯二年(1629)又进行了一次较大修缮。增炮眼600余孔,将护城沟扩至深3丈,宽4丈,沟两侧各筑一道高7尺、宽5尺的土围,城门前分别装设吊桥。清康熙十八年(1679)地震,城墙坍塌。三十四年(1695)大雨成灾,城墙尽溃。乾隆四十九年(1784),清廷拨银重建砖城。城周方959.9丈。城高19尺,下宽16尺,上宽12尺。其中包砖上宽18尺,下宽3丈。各门依原样重修,仍沿用旧名。后几经修复,到民国初年时,整个城墙保持完好。经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县城迭遭破坏,城墙千疮百孔,弹痕累累。1946年底,国民党万余人进攻固安县城,党领导人民武装以残城为依托进行了76夜的保卫战,县城再遭破坏。1958年,县城残墙被拆,充作水利材料。1956年、1963年两次洪水,县政府发动群众于原城堤上筑堤防洪。1975年改造旧城区,原城墙根基被全部拆除,古老的固安城垣荡然无存。现在的永定路、育才路、新源街、新昌街等四条主要道路为原县城墙的外壕旧址。

明代城内街衢,分为东、西、南、北四街。交汇处称“十字大街”。另有次主街4条,县前街、东新街、北新街、南新街。清至民国初期,街巷建设无大变化,与明代大致相同。

旧县(州)衙,明以前未加详考。明洪武二年(1369)建衙于北隅。成化十年(1474)曾进行拓建,堂门、仓库修建一新。其中“申明亭”,“旌善亭”在大门左右,迎宾馆在二门右,銮驾库在大堂东,义仓在大堂西。清代几经修葺改建,占地面积不断扩大。清末时的县衢设有大堂3楹,二堂名“牧爱堂”。再后为知县宅,大宅西为花厅,厅后为馆舍。大堂前为大门、仪门。大门内东有土地祠,西为监狱,左右为皂役房。仪门内东、西吏廨共10间。

明清时县城内主要建筑物有:学宫(含文庙)、钟楼、鼓楼、社稷坛、城隍坛、城隍庙、关帝庙、长贞观、三佛寺、马神庙、火神庙、八蜡庙、吕祖祠、普济庵等。其中学宫建筑规模居县城之冠。内设棂星门、戟门、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等。学宫前建有文昌祠、其顶部为魁星楼。整个建筑气势宏伟,金碧辉煌。清末学宫改学堂,宫内建筑逐渐废圮。北大街原有“龙昌奕世”石坊一座,为县人郭光复于明万历时所建。新中国成立后,城内古建筑多以无存,幸存的石坊和棂星门亦在“文革”前被毁。

新中国成立后,固安城一直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委、县政府及各直属机关均设于此。旧城改造工程从1975年始,面积不断拓展,建设日新月异。目前,东起固安镇梁庄村东界,西到南石匣村西界,北到官庄村北界,南抵南五里村界,总面积28平方公里崭新城区极具规模。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