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固安唐朝名人综述

固安唐朝名人综述

关键词:固安名人,唐朝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唐朝人物综述

大唐帝国,文治武功均有飞速发展,是堪称盛世的重要历史阶段,文风习习,人才济济。

有科名者13人。

张知謇、张知玄、张知晦、张知泰、张知默、张玄弼、张庆之、张敬之、张柬之、张漪、张轸、张骘、张说。俱有官职。

张玄弼,益州大都督府功曹参军。张玄弼有六子:一,张柬之,字孟将,相武后、中宗,汉阳王,谥文贞,赠司徒。二,张景之,字仲阳。三,张庆之,字仲远。四,失名。五,张敬之,字叔謇,将士郎。六,张晦之,左率府兵曹参军。

张柬之有二子:长子张漪,著作郎。次子张峄。

张漪有四子:长子张孚,字孟信,郾城县丞。次子张毖,左补阙。三子张勰,荆府仓曹参军。四子张轸,字季心,河南府参军。

张峄有二子:长子张愿,吴郡太守,江南东道采访使。次子张点,字子敬。

张愿有八子:长子张煦,殿中侍御史。第八子张日熏,字继明,谷城县令。

张景之,处士,年四十四卒于家。其子张峤,志学而孤。嗣孙张逖。

张敬之,将士郎。

张漪,朝散大夫著作郎。

张轸,河南府参军。

张骘,丹州刺史。

另有5位从政者。

,太中大夫新定郡太守。

张孚,豫州郾城县丞。

张曛,谷城县令。

张休,卫尉卿洪州都督。

张知玄之子张景升,张知泰之子张景佚,开元中俱为显官。

另有官职或封赠者7人。

固安县公崔敦礼。

固安县侯、工部侍郎韦述。

卢粲以儒学高深累封为固安县侯。

张均,张说长子,刑部尚书、大理卿。有诗文传世,碑文《王府长史阴府君碑》,诗《九日巴邱登高》、《流合浦岭外作》。

,张说次子,尚宁亲公主,是为驸马,任太常卿。有诗文传世,诗《奉和岳州山城》。

张绍先,唐。涿郡方城人。博学,善书。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通志》、《人名》有载。

张傅,张说长兄,银青光禄大夫。

张柬之参加殿试,贤良方正对策第一,这就是后来所说的状元。位居宰相,有削逆之功,恢复大唐基业,其功胜过周勃陈平,封汉阳郡王,乃皇族之外罕见者。

张说参加殿试,词标文苑科对策第一,即后来所说的状元。出任幽并二州都督,登巍巍将台,驱貔虎之师,有驰骋疆场,平叛靖边之奇功。任兵部尚书,深谋密划,辅佐李隆基即位,镇压太平公主叛逆,有经略乾坤之伟绩。三任左右丞相,三任中书令,开府仪同三司,集贤院学士,知院事,上柱国,封燕国公。文才盖世,为文俊丽,用思缜密,有“燕许大手笔”之美誉。乃开元之宗臣,群臣之领袖。屡掌兵权,三秉大政,又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可谓武纬文经,克致隆平。玄宗为其御书碑额:“呜呼积善之墓”,并为其制神道碑文,御笔赐谥曰“文贞”。

唐代任用宰相共368人,任职最长的不过四年。其中名相贤相如房玄龄、杜佑、狄仁杰、姚崇、宋、张柬之、张说等。姚崇推荐张柬之,排挤张说,功过是非自有评说。

张知默是个特殊的反面人物。张知默任秋官郎中,与周兴、来俊臣等构陷无辜,毒害皇室宗支,酿祸于朝中大臣。神龙元年三月丁亥,废左右司员外郎,其酷吏张知默等十八人虽已身死,并宜除名。其子孙不许仕宦。张知默的确是张氏一门的耻辱。

张氏一门不仅有张知默这样的反面人物,张说的两个儿子张均、张,意志不坚,在安史之乱中,失节贼廷,诚可惜哉!幸亏张说、张均、张父子三人对唐肃宗李亨有救命死保之功,此兄弟二人侥幸得以活命。史评:自武德以来,称贤相者房(房玄龄,尚书左仆射。唐代不设尚书令,仆射即为尚书省长官,初期与中书令、侍中同为宰相。中宗以后,非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即不为宰相),杜(杜佑,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平章,官名,唐中期以后,凡任宰相者必在其本官外加同平章事的衔称)、姚(姚崇)、宋()、张(张说)四公,皆遭无赖子弟,污圮先业,非独燕国公一人不幸也。

宰相,对君主负责总揽政务者为宰相。宰,是主持;相,是辅佐之意。秦和西汉以相国或丞相为宰相,御史大夫为丞相之副。东汉时司徒等于丞相,与司空、太尉共掌政务。魏晋以后,以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以及重要将军等官为宰相,无定员亦无定名。隋唐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唐代的宰相即中书省之中书令、门下省之侍中、尚书省之尚书令或仆射。其后不设尚书令,除中书令、侍中外,以他官加衔为相。唐玄宗开元后,加衔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平章事。宋代直接以同平章事为宰相之官称,与其副职参知政事等合称宰执。

唐代官制,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朝廷的宰相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团。中央行政机构分为三省六部,三省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这三省的长官分别是尚书令、中书令、侍中或黄门监,是当然的宰相。尚书省总领百官,权力太大,李世民做过此官,此后不设尚书令。尚书省下属的六个部中,各有尚书一员,侍郎一员或两员,官居尚书或侍郎,只要加上“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平章事”,就是宰相。三品官,宰相的品阶。中书省的长官是辅佐皇上执行政令的,因为尚书令长期缺员,所以中书令就显得非常重要。门下省的长官是辅佐皇上统领大政的。这两省中的侍郎,只要加“同平章事”的,就是宰相。中央其他机构的官员,只要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平章事”,就是宰相。朝廷上的官,最大的莫过于侍中和中书令。

中书省,魏晋始设,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至隋唐,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隋代改为内史省、内书省,唐代曾改称西台、凤阁、紫微省,旋复旧称,在唐代,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为中央行政总汇。由中书省决策,通过门下省,交由尚书省去执行。唐代曾改称右相、凤阁令、紫微令,其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至明朝,机要之权归于内阁。

门下省,唐曾改为东台、鸾台、黄门省等,旋改旧称。乃是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

中书省,与门下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其长官称侍中,或称纳言、左相、黄门监,其下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

尚书省,始自东汉,称尚书台,或中台,南北朝时始称尚书省,下分各曹,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唐代曾改称文昌台、都台、中台、旋复旧称。尚书省都堂居中,左右分司,都堂之东有吏部、户部、礼部三行,每行四司,以左司统之,都堂之西有兵部、刑部、工部三行,每行四司,以右司统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合称三省,长官为尚书令,其副职为左右仆射。

尚书令,始于秦,西汉沿置,本为少府的属官,掌章奏文书。汉武帝以后职权渐重,东汉政务皆归尚书,尚书令成为直接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至魏晋以后,事实上即为宰相。唐初秦王李世民曾任其职,其后不设,故唐代尚书省长官有左右仆射。

平章事,是官职上的一个特殊用语。平,辨别、治理。平章,辨别章明。作为官名,最早见于《新唐书·百官志一》:“贞观八年,仆射李靖以疾辞位,诏疾小瘳,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平章事之名自此开始。唐中叶以后,凡实际任宰相之职者,必在其本官外加同平章事的衔称。意即共同议政。

唐时又有左右丞的官名,尚书左右丞始于东汉。唐宋尚书省左丞总辖吏、户部、礼部三部,右丞总辖兵部、刑部、工部三部。至宋为执政官之一,权力尤重。

狄仁杰在武则天即位初年,任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就是宰相。地官即司徒,掌管国土和人民。相当于现在的国土资源部和民政部。光看地官侍郎,职衔并不高,侍郎仅是尚书的属官。初任时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地官侍郎,相当于国土资源部和民政部两个部的副部长。加衔“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就是宰相。

张柬之拜凤阁鸾台平章事,当然是宰相。

张说任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是货真价实的宰相之职。

“阶”,是与品级有关,或者说是由品级所派生出来的另一套等级制度,形成于唐代。

唐代文职官员共有九品三十级,由于正一品经常空缺未授,实为九品二十九级,从一品乃是最高品级。张说的阶官名称“开府仪同三司”,这是最高品级的从一品。张柬之封汉阳郡王,加特进,这是正二品,仅次于从一品。如果不加特进,那么贵为宰相也只能是凤阁鸾台三品。        

《周礼》六官,其中有春官、夏官、秋官、地官。春官掌典礼,即礼部尚书。夏官,称司马为夏官,掌军政和军赋。唐武则天曾一度改兵部为夏官。旋复旧称。司寇为秋官,掌刑狱。唐武则天曾一度改刑部为秋官。旋复旧称。后世以秋官为刑部尚书。唐宋至明清设秋官正等,为主管天文历法之官。地官即司徒,掌管国土和人民。

张柬之和张说任宰相前后,面临着极其复杂的政治局面,需要非凡的政治才能。同时又处在“烂汉脏唐”的特殊历史阶段。有必要了解张柬之和张说任职期间所处的政治历史环境。

首先是武则天广置“面首”。

“面首”,即男妓,男宠,指所宠男子面目和头发的姣好。

武则天(624705),唐高宗之皇后,武周皇帝。14岁时被唐太宗李世民选入宫中为才人。太宗死后为尼。高宗时被诏为昭仪,永徽六年(655)立为皇后。参与朝政,称“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683)中宗李显即位,她临朝称制。次年,废中宗,立睿宗李旦。载初元年(690)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始称武周。开创殿试制度,任用酷吏,屡兴大狱,豪奢专断,弊政多端。神龙元年(705)中宗李显复位,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是年冬死。

当时淫行昭著的女子主要有四人:武后、太平公主、韦后、上官婉儿。次要的还有韦后的四个女儿、上官婉儿之母郑氏、尚宫柴氏、女巫赵氏等。

太平公主(?—713),唐高宗之女,武则天所生,初嫁薛绍,后嫁武攸暨(武则天之侄)。唐隆元年(710)参与李隆基(玄宗)发动的宫廷政变,杀韦后和安乐公主,拥立睿宗李旦。她开府置官属,把持朝政,宰相多出其门下。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她阴谋政变,谋泄被杀。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独生女,是高宗最小的女儿,父为帝,母为后,夫为亲王,子为郡王。屡屡介绍面首给武后,如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柳良宾、侯祥、僧惠范等。这些面首的性功能都是由太平公主先尝试过,才介绍武则天享用。但是这些面首最后又被太平公主诛杀了。在众多面首中,首推薛怀义,以后就是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了。圣历二年(699)设置控鹤府官员,以张易之为控鹤监内供奉,其余官职如故。久视元年(700),改控鹤府为奉宸府,又以张易之为奉宸令……每因宴集,则令嘲戏公卿以为笑乐。若内殿曲宴,则二张诸武侍坐,樗蒲笑谑,赐予无算。时谀佞者吹捧说,张昌宗是王子晋后身。乃令被羽衣、吹箫、乘木鹤,奏乐于庭,如子晋乘坐。辞人皆赋诗以美之,崔融为其绝唱,其句有:“昔遇浮丘伯,今同丁令威。中郎才貌是,藏史姓名非。”这就是骆宾王文中所说“洎乎晚节,秽乱春宫”的史实。这些事实令人难以理解之处,一是母女共通一男,二是武则天在年龄很大时还有很强的性欲。她宠幸薛怀义时在垂拱初,距14岁入宫做才人起,至此已是60岁左右的高龄了。而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入为面首,是在通天二年(697),当时武则天已是70多岁了。神龙元年(705)正月,武则天病危,宦官崔玄、宰相张柬之等率羽林军迎太子李显为帝,是为中宗。中宗继位后,诛杀了二张。迁武后于上阳宫,才恢复了李唐的命脉。由于中宗李显长期被废于房州,韦后和他共过患难,李显在房州时曾对她说,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所以中宗继位后韦后很放纵,实行性开放主义。当时和韦后配合的还有一个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是个才女,祖上官仪、父上官庭芝被诛,婉儿随母没入宫中做奴婢。及长,有文才,明习吏事。武则天时,忤旨当杀,因惜其才而不杀,但黥其面而已。圣历以后,百官表奏,多所参决。中宗继位后,拜婕妤专掌制命,用事宫中,以党于武氏,和武三思私通,又把武三思荐给韦后共享,后来计杀五王,权倾人主,又私通崔引为知政事。后中宗暴卒,是韦后和其女安乐公主的阴谋,当时韦后又私通马秦客、杨均,担心事泄而招大祸,而安乐公主野心勃勃,希望韦后临朝后自己能做皇太女,母女联合起来,于肉馅中放毒,把中宗毒死于神龙殿。同时秘不发丧,自总庶政,再由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草诏遗制,立16岁的温王重茂为殇帝。

太平公主本是和韦后同流合污的,可是当韦后立殇帝,作逆称制阴谋暴露,临淄王李隆基入京将靖内难,太平公主又倒向李隆基共杀韦后,婉儿也被斩于旗下。这时相王睿宗即位。太平公主有此功勋,更加不可一世。公元712年,她企图发动政变,进而登基但被皇太子李隆基侦知,先发制人,平定了这一内乱。太平公主逃入山中,卒赐死于家,其党羽被诛的有几十人。八月,睿宗传位于李隆基,这就是有名的开元神武皇帝、玄宗唐明皇。

武则天不仅自己广置面首,而且给男宠张易之、张昌宗的母亲阿臧找情人,配“私夫”。韦后、上官婉儿共同私通武三思。韦后又有马秦客、杨均等男宠,秽声传出宫外。公主们更加放纵,高阳、襄阳、太平、安乐、郜国、永嘉公主等都有情人,而且常常是一群男宠,襄阳公主甚至跑到情人家中对其母行拜见婆母的礼仪。虢夫人与族兄杨国忠关系暧昧,路人皆知。杨国忠出使多时,其妻竟身怀六甲。以至有“脏唐烂汉”之说。

唐玄宗先后任用姚崇、宋为相,有“开元之治”之美称。杨玉环于天宝四年(745)正式册封为贵妃。那时杨玉环27岁,玄宗60多岁。杨玉环与安禄山之事载于史册。而唐玄宗与杨氏三个姐妹秦国夫人、韩国夫人、虢夫人亦发生淫乱之事。杜甫诗云:“先帝侍女八千人。”白居易《长恨歌》:“后宫佳丽三千人。”这样的数字是太保守。开元天宝中,宫嫔四万人。因为宫女没退休那一说。只有清朝有宫女退休制度,年22岁,只要不被皇帝收用,就可被放出去,准其嫁人。其他朝代,宫女都是终身困守宫闱。元稹《行宫》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白居易《长恨歌》中也有“椒房阿监青娥老”之句。

张柬之诛杀武则天的男宠、阴谋叛逆的张易之、张昌宗,从武则天的手中夺回政权,重归于李唐。张说洞察太平公主宫廷政变的阴谋,一举歼灭逆党,保证了大唐江山的稳固。这样的功勋,绝不亚于汉朝的陈平周勃之歼灭诸吕、保卫汉室。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